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今年是“兩個百年”交匯的重要歷史節點,因此《政府工作報告》也格外引人關注。經歷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不僅很好地控制了疫情的發展,穩住了經濟基本盤,還實現了穩發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科技創新、高質量建設、民生福祉、區域經濟布局、綠色發展等成為熱詞。那么,兩會代表委員們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后有哪些感想?從中得到哪些積極信號?如何與紡織高質量發展進行結合?《中國紡織報》記者在會后第一時間采訪了多位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天門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方勇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大感受是“沒有唱高調,非常實在而務實”。他說,自己是紡織制造業的代表,從事裝備制造業,對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十分關注。去年企業所在的湖北省受到疫情沖擊很大,但是在黨和國家一系列穩發展政策下,企業生產經營整體得到了較好的恢復和發展。今年報告提出的6%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他個人感覺經濟發展會繼續回升,增速會高于6%的水平。
沈方勇特別提到,今年國家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這些積極的政策,都對提升中小微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產生推動作用。為此,他今年上會帶來了多項建議,包括:《關于繼續支持湖北疫后重振加快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建議》,《關于擴大新疆棉花及其制品,國內消費的建議》,《關于加強防治重大技術裝備攻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建議》,《關于高度重視深入推進農村信用合作社(農商行)進一步改革的建議》,《關于進一步加強審判監督,確保不同主體財產權受到平等保護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東方國際集團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偉談到,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控制疫情,復工復產,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3%,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2021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提出的預期是6%左右,我國也將繼續實行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我作為外貿行業的一員,要努力持續辦好進博會,完成國家的戰略任務,做深做透進博會溢出效應這篇大文章,使長三角一體化跑出加速度,推動國際國內雙循環來服務國家的新發展格局。
全國人大代表,森馬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光和說,聽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信心滿滿。在去年這樣一個極不平凡的時期,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疫情防控”三個戰場上,都交出了讓世界矚目的滿意答卷。同時,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報告提出了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保證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到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要加快營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要保護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生機盎然”。報告內容句句體現民之所盼、民之所望,讓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常州老三集團工會主席李承霞作為來自基層農民工的代表,對報告中持續改善民生、保就業的內容感觸很深。她說,報告中有很多體現黨和政府對改善百姓生活方面的內容,比如“更好地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就學問題,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讓她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希望。今年上會她十分關注加大高技能技術工人培訓力度的內容,建議進一步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范圍、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高職擴招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等。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紡織分公司織造車間乙班教檢工馮麗朝說,報告字里行間體現出對民生的統籌考慮,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打下了必勝的基礎。我們紡織業也要開好局、起好步,為建黨100周年獻禮。報告中的若干表述,對紡織高質量發展給出了積極信號。報告中提到要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拓展產學研用融合通道等。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制造品質。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
她還提到,棉紡織行業是勞動密集型、高就業的行業,對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緊密相關。報告提到,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保就業就是保市場主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民生。要優先政策繼續強化,聚力增效,著力穩定現有崗位,對不裁員少裁員的企業,繼續給予必要的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降低事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擴大失業保險返還等階段性政策惠及范圍等,不僅減小企業壓力,也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咸陽紡織集團一分廠紡部車間趙夢桃小組組長何菲說,報告中提到要“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在眼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明確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緊迫性。特別是將“工匠精神”再次寫入報告,“創新”一詞在報告中也是高頻出現。這對新時代產業工人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能干,還要會干+巧干。面對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也急需一批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符合型人才來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真正的把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做優,讓世界愛上中國制造。
圖說《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中國政府網
您的網站已到期,請及時續費
聯系電話:400-606-1198
微信掃碼添加好友